11月29日,我國申報的“中國傳統(tǒng)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”在摩洛哥拉巴特召開的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7屆常會上通過評審,列入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。目前,我國共有43個項目列入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、名冊,居世界第一。
“中國傳統(tǒng)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”共涵蓋44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,每一項都是文化瑰寶,為進一步宣傳展示這些非遺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,“說茶”特推出邂逅非遺好茶——“中國傳統(tǒng)制茶技藝及相關習俗”系列專題。
此篇將聚焦綠茶制作技藝(婺州舉巖)。
婺州舉巖興于唐宋,盛于明清,是唐五代時期的十大茗品之一,是明清時期進獻給皇家的貢品。
久負盛名的婺州舉巖,產于浙江省金華市北山雙龍洞頂一帶,該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(qū),茶樹大部分生長在海拔700m左右的山崗斜坡上或山地巖石縫隙中,土壤肥厚、質地松軟,常年山嵐彌漫,利于茶樹生長,也為婺州舉巖茶的“味極甘芳,煎如碧乳”的自然獨特品質奠定了基礎。
△圖片來源:浙江政協(xié)同心苑
漫漫的歷史長河,婺州舉巖憑借著獨具特色的制作技藝獲得多項榮譽。2008年6月7日,綠茶制作技藝(婺州舉巖)經(jīng)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;2022年11月29日,“中國傳統(tǒng)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”項目正式入選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,綠茶制作技藝(婺州舉巖)為其中之一。
婺州舉巖制作技藝主要分為揀草攤青、青鍋、揉捻、二鍋、做坯整形、烘焙、精選儲存7道工序。炒制時以焙為主,炒焙結合,形成獨具特色的工藝。
△圖片來源: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
婺州舉巖作為中國歷史悠久且特色的制作技藝之一,其意義已隨著時間的沉淀變得彌足珍貴。當下,要注重技藝的傳承與弘揚,讓“非遺”婺州舉巖制作技藝成為金華市的代表“名片”。
來源:說茶ShowCha,信息貴在分享,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(lián)系刪除